首页 > 财税工具箱 >工具箱详情

报表勾稽核查:财务人必知的实操要点

高顿M云 发布于: 2025-08-08 10:05 阅读: 9

报表编完签字前,总得对着勾稽关系反复核对。有次帮下属公司复核年报,资产负债表左右两边差了3万块,翻了半天发现是把“递延收益”归到了流动负债,实际上这笔款项要分5年摊销,属于非流动负债。这种分类错误直接影响平衡关系,调完科目余额表,报表自然就平了。

资产合计数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必须一致,这是最基础的校验,出问题往往就在科目重分类上,对着会计准则的报表项目注释一条条核对,多数错误都能揪出来。

记得有一次审计某公司时,现金流量表的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”和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的期末减期初数对不上,差了80万。

查银行对账单发现,他们把一笔三个月定期存款列进了现金等价物。按准则,只有三个月内到期的才算,这笔存款明明还有四个月到期,属于受限资金。最后调表时剔除这笔数,两张表的货币资金才对上。处理这类差异,重点看其他货币资金的明细,比如信用证保证金、定期存款,这些往往是勾稽断裂的关键。

有家制造企业的现金流量表“支付的各项税费”比按公式算出的少了15万。公式里,年初应交税费20万,本年计提150万,年末余额15万,按理说支付数该是155万,可报表里只填了140万。翻凭证看到,他们把收到的出口退税款15万直接冲减了“支付的各项税费”。其实退税应该在“收到的税费返还”里列示,这么一调,勾稽关系就顺了。增值税的预缴、即征即退这些特殊处理,最容易让税费勾稽出问题,得对着申报表一笔笔核对。

还有,一家建筑公司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比年初多了400万,可现金流量表“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”只增加了200万。查固定资产台账发现,其中200万是融资租赁的塔吊,入账时记了固定资产和长期应付款,但现金流量表没体现这笔非货币性交易。按准则,这类业务要在补充资料里披露,否则读者会误以为200万是用自有资金购买的。固定资产变动与现金流的勾稽,得区分自有资金购置和融资租入、分期付款这些特殊形式。


去年年报审计时,发现一家企业未分配利润年末数比年初数加净利润减分红少了5万。顺着“以前年度损益调整”科目查,原来是把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的退税直接冲了本年“所得税费用”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“以前年度损益调整”计入未分配利润,这么一改,勾稽关系就对上了。跨期费用调整、前期差错更正,这些业务处理不当,很容易让未分配利润的衔接出问题。

勾稽对不上时,先拿报表项目和总账余额表逐行比对。有次发现应收账款报表数比总账少了12万,最后查出是公式里漏了应收票据背书转让未到期的金额。这类取数错误,对着科目余额表校验公式就能发现。

再按勾稽公式反向推。比如“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”对不上,就从利润表的营业收入出发,加上销项税额,再看应收账款、应收票据的本期减少额和预收账款的增加额。比如某公司差了8万,最后发现是把一张已贴现的应收票据算作了现金流入,其实这张票据有追索权,不能算真正的现金流入。

最后查特殊业务。有家企业用产品抵偿债务,既没确认收入,也没结转成本,导致存货减少额和营业成本对不上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、债务重组这些业务,不涉及现金流却影响报表项目,得单独核查。

核算口径不一致是常见的坑。算“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”时,把应付票据的减少额漏掉,结果比实际数多了30万。其实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都是采购形成的负债,计算时得合并考虑。报表项目的核算范围必须和勾稽公式里的科目范围一致,否则肯定对不上。

勾稽核查的关键是盯着业务实质。比如公司存货年初100万,年末200万,营业成本却只增加了50万。查生产成本明细,发现把行政管理部门的办公费计入了制造费用,导致存货虚增。这种情况公式上可能对得上,但业务逻辑不通,比单纯的数字错误更危险。财务人要把数字和业务流程串起来看,这才是勾稽核查的意义。

来源:财务管理研究

财税实务

重要声明:

本栏目的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,如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请及时向高顿继续教育反馈,
本文系作者授权高顿继续教育发表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

  • 在线客服
  • 电话
    (400-999-9083转2)(18621579081)
    节假日及夜间请拨打
    13040636173
  • 微信
    微信客服
    扫码添加
  • APP下载
    高顿教育APP
    扫一扫下载
  • 返回顶部
  • 收起
切换M站——高顿继教